一、鼴鼠分類
鼴鼠屬于哺乳綱,真獸亞綱,食蟲目,鼴形亞目,鼴科,15屬22種;鼴鼠是一種哺乳動物。體矮胖,長10余厘米,毛黑褐色,嘴尖。前肢發達,腳掌向外翻,有利爪,適于掘土;后肢細小。眼小,隱藏在毛中。白天住在土穴中,夜晚出來捕食昆蟲,也吃農作物的根。
二、鼴鼠特征
頭尖,吻長,四肢短小,身體矮胖,長10余厘米,外形似鼠。耳廓退化,眼也小,多為細密的皮毛掩蓋。尾細而短。前肢5爪,強大,掌心外翻,是掘土的器官。
三、鼴鼠習性
這種動物適于地下掘土生活。它的身體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,前腳大而向外翻,并配備有力的爪子,像兩只鏟子;身體矮胖,外形像鼠,耳小或完全退化,他的頭緊接肩膀,看起來像沒有脖子,整個骨架矮而扁,跟掘土機很相似。鼴鼠多棲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間盆地、河谷地、丘陵緩坡的常綠闊葉林、稀疏灌叢林、農耕地和菜園地附近。營地下洞穴生活,主要以地下昆蟲及其幼蟲為食。鼴鼠是哺乳類動物,毛黑褐色,嘴尖,眼小.前肢發達,腳掌向外翻,有利爪,適于掘土,后肢細小.白天住在土里,夜晚出來捕食昆蟲,也吃農作物的根它的尾小而有力,耳朵沒有外廓,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絨毛,毛尖不固定朝某個方向。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在狹長的隧道自由地奔來奔去。隧道四通八達,里面潮濕,很容易孳生蚯蚓、蝸牛等蟲類,便于它經常在地下“餐廳”進餐。鼴鼠成年后,眼睛深陷在皮膚下面,視力完全退化,再加上經常不見天日,很不習慣陽光照射,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,中樞神經就會混亂,各器官失調,以致于死亡。遇到危險時以尖叫震懾敵人,然后伺機逃脫。其聲似蟬鳴又似鳥鳴。
由于它喜好挖洞,傷害農作物,對農業有害。故為害獸,但這只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,從生物鏈的角度來看,鼴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毛棕褐色,細密柔軟,并具有光澤,有一定利用價值;主要以昆蟲為食,也食蚯蚓、蛞蝓、兩棲類、爬行類、小鳥等動物。鼴鼠的種類很多,如產于歐洲和亞洲的歐鼴;產于中國的內蒙古、東北等地的麝鼴,又叫“地爬子”。
四、鼴鼠品種:
1、長吻鼴,體長約11cm,體重30g左右。比白尾鼴多1枚上前臼齒(每側上頜具4枚上前臼齒)。體形粗圓。吻尖而向前突出,吻端裸露無毛。吻背中央具有凹槽。眼小。外耳隱于被毛之中四肢粗短。前足掌部異常寬大并向外翻折。爪較白尾鼴更為粗短強壯,中指爪一般短于5mm,尾短,短于或等于后足長,呈球棒狀,尾末端粗圓渾厚。毛被短而細密,略具絲光光澤。醫/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體巧克力褐色或暗褐色。下體略比上體淺淡,顯灰色。尾毛暗褐色,絕無白色。
2、白尾鼴,體長8-11cm,體重20-40g.體呈圓筒形。吻部削尖并向前突出,吻背中央具溝槽,眼極小。外耳退化,頸短。前肢粗短,掌部特別擴大而寬扁,掌心向外翻折,帶有強壯的鏟狀爪。后足較前足細弱,尾短,略長于后足,球棒狀,基部短細。毛被柔軟、細密,呈天鵝絨狀。有絲光光澤。通體黑褐色或黑灰色,唯吻、尾部和前肢下部毛淺灰色或黃白色,足和尾的皮膚肉黃色。
3、缺齒鼴,體形較大,呈長圓筒形,體長17-22cm,體重達200g左右。尾長約2cm.頭吻部尖而長,鼻部尖而長,鼻部延伸,突出于嘴前。眼小,耳隱于毛中。前肢短粗,掌寬扁,具強大的爪,掌心向外翻折。后肢細,不發達。四足裸露,尾粗短。頭及背部毛為深褐色而略帶灰色。下頜、頸部、前胸、腹部呈灰棕色,腹部中央有一道較寬的金黃色紋,但有個體差異。
4、麝鼢鼴,體形與缺齒鼴相似,但身體較小,體長10-13cm.體重40-100g .吻部細長,無外耳殼,眼退化,足背上僅有細短的毛,幾近裸露。尾細而短,被有稀疏的短毛,身體背面灰棕色,帶絲狀光澤。腹面毛色稍淺為棕灰色。
5、華南缺齒鼴,最小的一種缺齒鼴。大小、形態與白尾鼴相似,但缺乏下犬齒。體長約10cm,體重約40g.裸露吻部較白尾鼴更為尖長。眼、耳均極退化。尾略長于后足,并被稀疏的長毛。足背、吻鼻的稀毛甚短。軀體其余部分的毛被柔軟、細密,呈天鵝絨狀。體背茶褐色或棕褐色。下體比體背多灰黑色,頦、喉和胸灰色較多。
五、鼴鼠防治:
1、化境防治:找到缺齒鼴鼠洞,用沙石封堵洞口。
2、物理防治:將咸魚、紅薯、地瓜放到連續捕鼠器進行抓捕,晚上放,早上檢查。
3、化學防治:
(1)找到鼠洞灌注水或灌注殺蟲劑將其趕出后消滅;
(2)找到鼠洞用煙霧彈熏出,將其消滅。
(3)用紅薯、地瓜等根類食物拌其藥物投放進行毒殺。